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并对外发布,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大大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人或许会好奇,这些发现究竟有何实际意义呢?
通过观测脉冲星,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等问题;同时,脉冲星还可以作为宇宙中的“导航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星际旅行提供精确的导航服务。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每一颗脉冲星都具备独一无二的脉冲特性以及极为稳定的转动频率。它们仿若宇宙里一座座带有特定信号标识的 “灯塔”,在黑暗深邃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这些光芒,恰能助力人类构建起用于星际旅行的 “宇宙坐标系”。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负责人韩金林表示:我们还捕捉到了很多毫秒脉冲星,而这些毫秒脉冲星是宇宙最精准的“灯塔”,给人类提供了宇宙中的精准时空坐标位置,甚至对我们地球的时间系统都有可能带来重大影响。
回顾建设: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回顾天眼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1994 年,南仁东向中科院提出积极争取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落地中国的建议,并展开选址工作,经过多轮考察和筛选,最终确定贵州平塘的大窝凼为台址。2007 年,FAST 作为 “十一五” 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2011 年,FAST 破土动工。 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为了支撑总重量 2000 多吨的铝合金反射面板,需要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科研团队经过两年努力、上百次失败后终于研制成功。2012 年至 2015 年期间,台址开挖与边坡治理工程验收通过,主动反射面圈梁钢结构合拢,馈源支撑塔竣工验收,索网结构实现合龙,反射面板开始吊装。2016 年,馈源舱完成首次升舱作业,反射面完成拼装,工程主体完工,同年 9 月 25 日,FAST 工程正式完工。之后经过三年的测试和调试,于 2020 年 1 月 11 日宣布全面投入运营。
图片来源:新华社音视频部
探索未知,照亮未来
FAST的建设和运行,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卓越成就,更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作出了巨大贡献。在FAST的帮助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不断深化,我们的未来也将更加明亮。让我们共同感受“中国天眼”FAST的魅力吧!再次为它所取得的卓越科学成果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