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天文科普 | 天空秩序
2024/09/27

天文科普 | 天空秩序

星座,恰似宇宙的神秘地图,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探索与瑰丽想象。它们绝非仅仅是夜空中闪烁的星群组合,更是默默维持着天空秩序的奇妙存在。每一个星座都坚守在自己特定的位置,宛如宇宙精心安排的忠诚守护者。它们见证着岁月的悄然流转,引领着人类不断追寻天际的奥秘,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宇宙的深邃与奇幻。

星座起源

古代西方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约在 5000 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大地上就已诞生了所谓的黄道 12 星座等,总计有 20 个以上的星座名称。此后,古代巴比伦人持续将天空划分成许多区域,不断提出新的星座,到公元前 1000 年前后,已多达 30 个星座。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公元 2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结合当时的天文成就,精心编制了 48 个星座。他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接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再结合神话故事为它们赋予恰当的名字,星座名称由此而来。

15世纪复制的托勒密星座图

IAU与八十八星座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于 1919 年,其目的在于管理恒星、小行星、卫星和彗星等新发现天体的定义与命名,同时确定各种天文学名词。1928 年,IAU 在荷兰莱顿举行的大会上,明确地将全天空划分为八十八个星座区域。这一划分是沿着天球赤道坐标系的赤经、赤纬线曲折分界,既保留了传统的星座名字,

又用拉丁文规定了其学术名称和缩写符号,供全世界统一使用。这一划分奠定了现代星座体系的坚实基础,使得天文观测和研究更加规范、统一。

星座的划分

国际通用的 88 个星座方案,是以 1875 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根据 88 个星座在天球上的不同位置和恒星出没的情况,又划成五大区域:北天拱极星座有 5 个,分别是最靠近北天极的小熊座,以及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和仙王座;北天星座有 19 个,包括蝎虎座、仙女座、鹿豹座、御夫座等;黄道十二星座有 12 个,涵盖巨蟹座、白羊座、双子座等;赤道带星座有 10 个,如小马座、小犬座、天鹰座等;南天星座则多达 42 个,有天坛座、绘架座、凤凰座、孔雀座、杜鹃座、南三角座等。

不同文化中的星座

不同文化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星座划分方式和传说。例如,古巴比伦人为了方便记忆和导航,将星空中的星星想象成一组组图案,如牛、羊等。古希腊人则将星座与希腊神话故事编织在一起,创立了庞大的星座体系。中国古代星座体系主要基于《史记·天官书》的记载,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它们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以北极为中心,象征着天上的皇宫。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象征着天上的官员办公的衙门。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象征着天上的市场。

二十八宿是在黄道和白道附近的 28 个区域,它们被均分为 4 份,即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和南方朱雀。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中国古代三垣二十八宿

虽然中国古代星座体系与西方十二星座体系在划分方式和命名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深刻反映了人类对星空的观察与认知。中国古代星座体系不仅是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星空的敬畏与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研究星座的意义

在航海时代,南天星座对航海家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南半球的星空与北半球有很大不同,南天星座成为航海家们在南半球航行时的重要导航标志。例如,南十字座在南半球的天空中非常显眼,它的四颗主要亮星可以帮助航海家确定方向。通过观测南十字座与地平线的角度,航海家们能够估算自己所处的纬度。同时,南天的其他星座如船底座、船帆座等,也为航海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在茫茫大海中确定位置,规划航线。在那个没有先进导航设备的时代,星座就如同航海家们的 “天然指南针”,指引着他们勇敢地探索未知的海洋。

如今,研究星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通过对不同星座中恒星的分布、运动和性质的研究,天文学家可以推断出宇宙的规模、年龄和发展趋势。星座的美丽和神秘还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无数的文学作品、艺术画作、音乐作品都以星座为主题,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划分,星座的故事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紧密连接了古今中外的文明。它们不仅是天空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绚丽结晶。在探索星空的奇妙旅途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宇宙的浩瀚无垠与神秘莫测,更能深切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无限可能。